首页

舔玉足 免费专区

时间:2025-05-28 22:11:58 作者:主动担当 提质增效 中国银行金融助力制造业“强筋健骨” 浏览量:52990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中国银行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走出去”等制造业发展重要领域,切实担当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大资源投入,持续优化金融供给。截至2025年4月末,中国银行境内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2万亿元,“十四五”以来累计增速达120%。

  精准助力解决“卡脖子”难题

  中国银行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扩大信贷投放,积极支持集成电路、数控机床、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助推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和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在河南

  中国银行紧密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及重点产业链布局,为相关企业新建项目及产业链合作等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制造业贷款余额已超千亿元,有力助推河南布局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人工智能、信创等产业。在算力领域,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紧跟行业发展脉搏,积极为省内某重要算力供应商提供全周期、全维度金融支持,满足企业日常运营、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以全方位金融服务为企业、行业加速发展添翼赋能。

  在湖北

  武汉某集成电路企业专注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产品的生产制造,其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项目总投资61亿元。目前,该企业正处于产业化关键阶段,达产后将有效缓解国内新能源高端芯片需求,但因项目建设及设备采购面临较大资金缺口。获悉企业需求后,中国银行牵头筹组24亿元固定资产贷款项目银团,并为企业提供资金结算、跨境业务、国际信用证、代发薪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产业化发展,填补湖北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域空白。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银行积极支持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助力制造业发展提速度、强质量、增韧性,推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在广东

  中国银行围绕石化产业“减油增化”、绿色布局,积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石化产业新增长极。通过总分行联动,中国银行开辟绿色通道、加速项目审批,大力支持广东省内多家央企大型石油石化技改升级项目,成功促成多个大额设备更新项目落地,参贷份额位列主要同业第一。

  在江苏

  中国银行围绕新型显示、光子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抢抓某电子信息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机遇,通过成立工作专班、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开辟信用审批绿色通道等方式,以牵头行身份成功为企业筹组44亿元银团项目并实现投放,助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为苏州打造产业集群和强韧产业链注入金融动能。

  助力企业“出海”布局

  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依托覆盖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网络,积极支持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助推国产飞机、中国高铁、中国船舶、国产汽车“出海”发展,通过银团贷款、跨境并购、结构化融资、跨境结算、全球现金管理等综合化融资融智服务,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战略高地提供强力金融支撑。

  在印尼

  中国银行作为首家中资金融机构与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公司开展授信业务合作,为企业开立FTN账户并核定2亿元人民币跨境贷款。

  在墨西哥

  某中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承建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改造项目,成为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胶轮地铁列车“出海”首站。中国银行境内外分行联动为企业叙做各类金融业务金额合计超28亿元比索(约合10.5亿元人民币),帮助企业解决小币种收款难题。

  中国银行将进一步依托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持续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模式与制造业转型发展需求的适配性,继续积极支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走出去”,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金融动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排协:聘任比利时籍教练维塔尔·海宁为中国男排主教练

“新手小白”也能上手的家庭罐灸套装、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丝巾、老字号酱油风味的冰激凌......10月19日,在浙江温州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上,中国20多个省市近400家企业参展,众多“新国潮”产品亮相,人气十足。

家电“以旧换新”后,旧的去哪儿了?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 赵国华:我们与中国联通合作,在施耐德北京的一家旗舰工厂部署了5G。如今我们重新配置一条生产线,只需要15分钟,而在此之前则需要7天,所以它带来的灵活性是相当令人印象深刻的。

亮相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 《深AI你》用舞蹈展开对未来的想象

大运河河北段总长达537.1公里,由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及永济渠遗址组成,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五市的17个县(市、区),是我国大运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显著的地理和人文特色。

釜山行斗破苍穹

2021年9月,在陕西榆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就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

向着春天进发 朝着梦想奔跑

李振声曾说:“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他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表示,今后“要在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上下大功夫,多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研成果,用科技造福亿万农民”。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